
推荐理由:好看、口碑评分高、文章有质量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下一部小说点评:
他的确是非常吻合的,但是那些专业术语,那些形容词它不论是多么的精准多么的贴切,在卡夫卡作品本身面前都变成了苍白的,肤浅的。在我看来写作就是情感、精神、技巧三者的结合,不同的作家会有不同的偏重精神,有些偏重技巧,有些偏重情感。当然所有的作品都是他们三者的结合,只不过是更偏向一点,就按照我的阅读经验来看的话。法语里面技巧性写作就会比较多远一点的话,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很多流派都是起源于法国的,人生拼图版也是由一个法国的作家创作的,俄语写作偏精神性的会比较多一点,我觉得可能他们的宗教信仰,民族性格都是紧密相关的。至于情感性,你要说哪一个作家,哪个国家的作家更偏向于情感性。
这是个好事儿,因为分类总结找规律定义,它其实就是一系列的贴标签,他就是在进行刻板印象。所以我前面说的这些法国的更偏技巧性一些,俄国的更偏精神性一些,大家也不要完全相信,这是我胡说的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听一听就完了,因为我本身学术水平也不是非常高,看书也得看那种带拼音带图画的,一般的再评价卡夫卡的时候人们好像更关心他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就不论你是看在教科书上,还有你去搜一些关于卡卡的论文都能看出来大家对他的评价主要就是探讨他的写作技法。有些时候,他的作品也被描写为精神性的,比如说人的异化、世界的荒诞,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沟通,现代社会的隔膜感,他故事所带有的寓言性质和神话性质,这些描述很精确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