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好看、口碑评分高、文章有质量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下一部小说点评:
那时候电脑是军队和情报机构的专属,并非是电脑价格昂贵,也是,因为电脑这个东西还不像现在这样是一块儿屏幕,一个键盘,一个鼠标。但当时身处实验室的尼格洛旁地就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会在20年后成为普罗大众最常见的概念和生活。第二个是关于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我们刚刚也说了,电脑最终是没有屏幕的,包括乔布斯最开始制作的电脑,也是一种机械的工具,说的简单点你买到的是一堆没有图纸的积木,你要不是个工程师,这堆机器你可能都组装不起来。但是也正是在苹果等移动公司的研究下,电脑逐渐变成了这块儿带屏幕的一体化的机器。这块儿的具体历史我不是很清楚,我大概记得在乔布斯传里提到过,最开始做图形界面的好像是施乐公司,最后乔布斯挖掘到施乐公司的这项技术,图形界面才应用到电脑上。
电脑也才逐渐成为大家可以接触的产物,有了解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可以说互联网的交互界面,离不开尼克罗、庞蒂这样的学者,也离不开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第三,他提出的数字化的创新不在于硬件,而在于内容。他对当时的一些国家,一些企业的方阵,提出批评,比如当时各个国家对于视频的尺寸争论不休,毕竟视频的尺寸直接关系到电子屏幕的制作标准,各个国家企业都想争夺对于标准的制定权。但尼格罗庞蒂认为,对于内容的创造才是大家不可忽视的东西。幸运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认识到,内容的创造同样可以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局面。比如说二维码,它并不是多么刁钻艰难的技术,但它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这个例子不太恰当。我们换一个例子,比如说今天的短视频、web3.0等创新。
今天这些短视频公司,他们的技术有多强?无非就是算法和云计算强了点,但是他们从内容层面改变了很多已经根深蒂固的东西,这点是不可否认的。这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计六章的篇幅,他先重点将比特的概念和原子的概念做出了区分和解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即使对互联网十分不感兴趣的人大,概率也是听过比特的,但当初那个人人都不知道网。是什么年代的人,这个概念是值得他大篇幅去讲的。另外,区分原子和比特也不是它的核心目的,它的核心目的其实就是推广互联网。互联网要深入人心,人们首先要建立对于比特的概念,关于比特和原子的区分,他举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就有次他出差工作人员问他说你这个电脑值多少钱?他说值5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