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理由:好看、口碑评分高、文章有质量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下一部小说点评:
模糊的记忆里埋藏着尸骨,他用最克制的语言描写人民的苦难,以最冷静的情绪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以及他的两本书恶童日记不识字的人。这本书包含了雅歌塔的恶童三部曲,恶童日记、二人证据、第三谎言。在冷战的最后几年,50多岁的雅各塔出版了首部小说恶童日记,又在之后的五年间完成了两部续作。在恶童日记里,为了避开城市中的战火,一对双胞胎兄弟被妈妈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外婆的家里,那里是位于奥匈边境的一座小镇,外婆对他们两个极其残酷,没有一丝感情,他们两个就睡在外面,衣服都被外婆拿走卖了钱,写着想念他们的信件也都被外婆扔掉了。外婆经常打他们,小镇里的其他人也一样毫无理由的打他们耳光,踢他们。于是双胞胎决定训练自己不掉一滴眼泪的忍受这番折磨,他们抽打彼此,被打的那一个还要大喊不痛不痛。外婆教她们狗咬的,镇里的其他人也骂他们下流、智障、杀人坯子。他们就训练自己适应这些字眼,相互谩骂,直到对这些侮辱不再感到刺耳。他们还故意忘记了妈妈那些温柔的话语,他们对彼此说,亲爱的我的爱,我绝不离开你们身边,直到这些爱意也逐渐丧失意义。为了适应饥饿,他们练习进食他们还练习沉默、练习静止、练习行乞、练习假装聋子和瞎子。
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双胞胎似乎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残酷。他们在家里自学教材,只有一同带来的附近的大词典,还有在外婆家的阁楼里发现的字典,他们阅读、写作、练习,用最客观的语气记录他们的生活。所以我们看到的每一篇都是双胞胎,也就是这堆恶童的日记。他们不允许文字带有情绪或带有褒贬色彩,只用最简单的语言呈现现实。整部作品的人称都很特殊,从头到尾都采用我们这个视角去叙述,所以这种不太方便的叙事角度让我们没有情绪的描写,没有情感的表达,没有所思所想,只有所见所闻。借住在外婆家的德国军官恋童神父的女佣。
又被苏联士兵蹂躏至死,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去衬托哀伤,而我却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刺骨的冷冽。我看书的时候常常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哪里看错了看漏了,或是会错意了?作者要表达的核心真的有那么残酷吗?这样的荒诞真的是雅歌塔要表达的吗?然而现实远比小说更加残酷,雅歌塔自己就是同的原型。他写下的正是他真实的童年。雅歌塔出生于1935年,在他四岁时战争爆发,童年时期的雅歌塔眼睁睁的看着学校停课,老师们上前线,贫困战火接踵而至。也就在那时他爱上了阅读,读一切能读的东西。他也喜欢编故事讲故事,14岁便开始创作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