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理由:好看、口碑评分高、文章有质量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下一部小说点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翻译的十分精妙的细节,比如说再排版,此刻主人就可以展现出与利波特和解的姿态,一个非常棒的谐音梗,奴隶的隶剥削的剥,比较常见于希腊神话人物名字当中的特字,这样的一个翻译就让这个受资本家剥削的小人物看起来更加的无力,然后又悲壮,非常看书的时候往往认为意识不到译者的存在才是最好的翻译作品。但是看这本不太一样,一定要意识到译者的存在,甚至可以试图去反推或者是想象他原本的语句会是什么样,原文又是怎样做的变形。三叶老师就是薅掉了多少头发才能想出这么一个完美的梗,整本书里处处遍布着这样的文字游戏。
蔡丽波以鼓手和演员的角度来讲述,看到这里这个拼图的图案开始浮现了,我们会发现这里的人物和之前首秀当中看到的名字有着呼应,终于可以给他们对号入座了。所以在这里我也提个醒,再看序幕还有首秀的时候,可以把看到的名字标记出来,这样可以快速熟悉人物,虽然不像百年孤独的人物名字那么容易混淆,但是这部作品碎片式的叙述没有时间顺序,没有因果联系会让人物的名字淹没在独白当中,很容易被忽略让我们看的云里雾里,甚至读完一章这个我到底是谁还不是很清晰。另外从这一部分内容来看戏仿的成分越来越多,戏坊可以理解为引用其他人的作品,经过自己的演绎达到致敬或者是讽刺调侃的效果,说白了就是玩儿梗,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句式多年以后想起谁谁,感叹自己的阅读量真的不够,通过这一本书能挖出半个文学史来。接下来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章节叫做游客,讲的是一对美国夫妻,那游玩的故事坎贝尔先生新买了然后给弄丢了,认定路边拿着相同拐杖的人就是小偷。卡贝尔太太想花点钱找事,但是越闹越大老板都来了,那个人终于不情不愿的把拐杖还给了坎贝尔先生,可当两人拿着拐杖回到酒店之后发现酒店房间里居然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拐杖。这故事很简单,戏剧结构也比较完整比较常见。但看到这里你大概也会有所怀疑,因凡特能这么完整这么正经的给你讲一个关于误会的故事吗?不可能,所以这一章游客相同的故事情节因凡特写了四遍,第一遍出自卡贝尔先生之手,第二遍是卡贝尔太太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