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下载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说下载 >

不合群的人应该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软件类型:国产软件 授权方式:共享软件 界面语言:简体中文 软件大小:未知 文件类型:.exe 运行环境:Win2003,WinXP,Win2000,Win9X 软件等级:★★★☆☆ 发布时间:2024-11-20 官方网址:http:// 演示网址:http:// 下载次数:
软件介绍
上学之后老师又会说你要有集体荣誉感,不能格格不入,工作时候老板也会说你一定要有团队精神,时不时还得搞个团建,强行增进大家的感情。总有人告诉你人是离不开群体的,在这样的观念下许多人选择了被迫融入,害怕不合群被他人另眼相看,渴望独立,却又有一种落单的羞耻感,或者明知自己不喜欢合群却又害怕独立,不敢走自己的路,出众的朋友呢可以再扣一个一。本期笔记呢我们主要以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作为参考,结合社会学的热维尔原则和大家一同探索为何过度追随群体往往导致个体平庸,除了强迫自己合群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以及如何在不合群的同时实现自我目标。同样我也会向大家分享我的干货笔记,记得关注加三连。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群体在多大程度上关心你的个人感受呢?我在大学学的是法律,记得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学院的领导就煞有介事的把我们叫到了会议室,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一开头呢他就告诉我们说,各位同学,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想要考研我强烈建议大家往新疆、西藏、青海这地方考,因为这些地方的学校更容易考得上,我呢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转身就走了。

为什么没有给领导面子?呢学法的人应该都明白了,法律行业是一个吃资源人脉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业,不带任何地域歧视,如果你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法律资源,你就应该尽量往大城市走才对,因为那里才有足够多的公司企业市场商业行为才更活跃,你才有机会去拓展你的业务,但是领导关心这些吗?他根本不关心,因为你在他眼里其实就是一个指标一串数字而已,他对你出了学校之后的人生发展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关心你能不能够随便找一个容易考得上学校读研,或者呢干脆把就业问题解决了,只有指标上去了,他人才能上得去。因此一个系统其实它并不关心某一个人的幸福或者未来的发展,他唯一在意的其实是维持自身的运转。当我们身处在一个群体当中的时候,压抑自我将是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的一件事情。你会发现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态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麻木,被社会所驯服。前段时间呢我翻看了一下曾经大学同学的朋友圈,总体的感受就是大家的班味都变重了,曾经的那种灵气完全没有了,因为群体对于个体具有天然的否定倾向,你不需要有灵气,你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你只需要服务群体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加没有提到任何意识形态都是违反人性,因此如果你感到不合群的话,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儿了。讲到这里呢可能有人会反问,虽然群体不在意个体,可个体能离开群体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群体比个体的力量更强大,在群体中人才能生存。但我想反问的是真的是这样吗?在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办公室里有这么一种现象,大家特别喜欢交流讨论,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一遇到问题就喜欢开会或者问身边的人。卧龙凤雏,集思广益,得出什么有建设性的结论了吗?并没有。你会发现很多重要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讨论得来的,而是深度思考得来的,你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与群体保持距离,你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们之所以认为何群非常重要,是因为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需要抱团生存,共同去应对自然威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智慧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待在群体里才是最安全的。特别是中国由于有着很深的农耕文明背景,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人的群体意识就非常强,因此在许多长辈眼里,独来独往呢就是一件坏事,这种集体文化的惯性呢也遗留到了现代年轻人身上。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和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人的独立性已经大幅增强,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合群的方式才能生存,社会呢开始着重奖励独立思考和创新,你可以想象一个天天和同事打成一片,一遇到问题随时都要讨论,平时没事就和一伙人喝酒唱歌的人,他能有时间思考有价值的东西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现代社会呢不合群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我们只是需要一套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方法论,让我们的独特性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仅此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不合群或者想要让自己拥有独立性的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在社会学家文卡特什拉奥的观察里面,一个公司或者组织按照层级大概存在着以下几种人,凡是会者追随者和失败者,这种层级分布也被称为热维尔原则。反社会者呢位于层级的顶端,属于规则的制定和运用者,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坚持不懈的去实现目标,比如公司的创始人老板,成功的高管和政客,而追随者呢则是对组织特别忠诚的人,他们努力工作,但缺乏战略眼光和影响力,无条件的追随反社会者,你可以理解成是公司里勤勤恳恳坚决拥护老板的员工,而失败者呢则更像是公司里的划水员工,对工作没有太多的热情,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工作只为了支付账单。这里所谓的失败者仅仅是从组织层面来讲,只是在公司眼里就工作这个层面他们是失败的。那么现在想要问大家的两个问题是第一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类呢?第二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大概率属于哪一类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不合群的人大概率只能是一个组织当中的失败者,但实际上呢不合群的人可能位于两个极端,他们可能是失败者,也可能是反社会者。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意外,一个不合群的人怎么可能处在一个组织的顶端呢文卡特是在文章当中也提到,反社会者往往一开始是以失败者的姿态出现的,比如像马斯克乔布斯这样的人,他们在最开始都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要么被霸凌要么辍学。因此很多反社会者就会想,反正在这套规则当中呢我是不会被接纳的,那还不如大胆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思考一下怎么做一台个人电脑,怎么把人类送上火星,怎么开发一个很酷的APP他们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这样一来许多同样无法融入现有规则的其他失败者就会争相的加入这个新组织,于是呢他们便形成了一个新的团队,一个新的文化群体,随着影响力和规模越来越大,过去的小众爱好就变成了真正的潮流文化。过去的初创,企业变成了大公司,这个组织有影响力了有钱了,于是改成划分明确的层级,组织里产生了中间层次,也就是追随者,他们就成为了一个组织当中的中坚力量,开始为反社会的效劳。这样一来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新组织新规则就这样诞生了,因此呢不合群者在组织当中极大概率有两种结果,第一就是成为意见领袖创始人和领导者。第二呢是处于整个组织的最底层。属于失败者。因为他们不喜欢这套规则,无法融入其中,但是又担心离了这套规则无法生存,于是就强迫自己合群.

最后的结果呢注定也不会太好。这时可能有人就会问,如果一个不合群的人无法成为反社会者,那么他是否只能是失败者呢?但其实在这三者之外呢还游离着另外一种人,叫做自我表达者,比如作家艺术家,某个领域的研究者手艺人等等,他们通过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和领域当中来获得快乐,还有成就感。他们并没有像反社会者那样去建立规则和组织,而是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东西。你会发现一个难以合群的人,其实最害怕的就是既没有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圈子,又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儿,没有表达自我的途径,那这个时候呢人就会产生一种存在性的焦虑,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不想合群的人,那么你有两个选择来找到自己的价值,第一呢就是拥有你自己的自我表达途径,第二呢就是建立你自己的规则和圈子。听起来两个好像都很难,我们应该怎样去实现呢?与其强行合群,不如找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做,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身上,知识和认知一旦养成就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最近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里读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决定去学习你的山之外,这里的书籍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文学百科说原名为ak生意,但在阅读英文原文时,我感受到了与汉字不同的逻辑表达,在阅读中如果遇到不会的生词可以双击查询并加入单词本定期复习,每天阅读完之后还可以查看详细的讲义,包括背景知识句子解析等等课后讲义。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出发,介绍当时社会中的,普通人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特征以及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帮助我对文章整体脉络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最近博客阅读正好推出了100天的领读,计划每天是24小时干什么事,这句话的本质其实是大多数人到了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你呢就应该做同样的事。我是非常不赞同这样的论断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线性展开的,有的人可能大器晚成,比如任正非在创立华为的时候已经43岁了,有的人可能早熟一点,比如雷军用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课程毕业就加入了金山,他们并没有在什么阶段就只干什么事儿,学生就好好学习,只读圣贤书,别想着赚钱,或者人都已经40多岁了,还创什么业呢对吧?人生就这样了。因此很多和群体发展步调不一致的人,在早期呢会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大局观,我行我素的人。特别是在一个集体主义,文化盛行的社会当中,这样的人受到的排挤会更严重。而正是这种非线性的成长路径往往蕴含着突破和创新的因素,这种特质呢被政治评论家David Brooks称为大后期人格,到后期人格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反叛精神、好奇心和自驱力,你会发现这三种特质群体所不待见的,你有反叛精神群体,觉得你不守规矩,你有好奇心,群体觉得你不务正业,你有自驱力,不盲目跟随,群体会觉得你清高,你格格不入,因此群体呢往往会将这些不合群的人视作麻烦,试图强行的改造,要求他们放弃这三种特质。而面对这样的矛盾许多人要么选择妥协,强迫自己回去,要么呢与群体发生激烈的冲突,然而这两种做法最终都难以带来理想的结果,因此我们能否还有第三种选择,可以让我们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融入社会,并找到自己的价值呢。想要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就需要从这三个特点入手去寻找答案。首先呢提到反叛精神,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当中作者就提到选择别人的认可,还是选择得不到任何的自由之路,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人是既不合群又不自由,这样的现象呢极大来源于我们所接受的赏罚教育,做好了一件事我们会得到表扬,没做好一件事呢我们会得到批评,这样的奖励机制让我们逐渐从做对的事情变成了做能够获得表扬的事情,只有能够获得表扬我们才会去做。而如果一件事情即便再有意义我们也喜欢做,但因为没有人赞赏,我们也便不想做,不敢做,你会发现赏罚教育它完全符合心理学当中的奖励循环,触发行为奖励重复,只要家庭学校和公司悄然发力,举起重物人,使人不知不觉中放弃自己的目标,甚至错误地认为问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因此很多年轻人在赏罚教育下呢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呢是变成了听话的绵羊,要么变成了叛逆青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呢反叛精神和叛逆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的叛逆呢其实仍然是受困于赏罚教育的,因为叛逆青年呢无法通过获得赞赏来赢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因此他们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用一种完全负面的方式来赢得他人的注意力,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呢显得很酷,这本质上仍然没有跳脱出赏罚教育,仍然是对他人的关注与认可的追求,而真正的反叛精神是不再刻意寻求认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追求他人的认可,那岂不是就让我变成了一个讨厌的人,这怎么行?这和叛逆有什么区别?那么首先就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过于在意他人感受和看法的人,是否也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一个在意他人看法和感受的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怎么可能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呢?但其实在阿德勒看来,拼命寻求认可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因为我们之所以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因为我们希望世界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运行,如果别人认为我不合群或者不喜欢我,这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不利的。因此我就要改变他人对我的看法,我不能接受他人不喜欢我的事实,这就是很多人既不合群但又不自由的原因。面对这样的困境阿德勒提出了解决方法,叫做客体分离。

之前大兵老师在直播连麦的时候呢遇到了黑粉,这位黑粉一上来就说,我发现你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换做一般人可能会非常生气,给予反驳,而大兵老师呢却缓慢的说,你说的对,这位黑粉愣了一下,说我说的对是吧?大兵呢就解释道,只要加上你感觉三个字,你说的一切就都成立,没有什么比个体的主观认知更大的东西了,别人没有必要和义务去改变你,只要你加上你感觉三个字就都对嘛大兵老师在这个地方回应得很好,因为不管对方觉得自己是好还是不好,其实都是对方的真实感觉,自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强行改变对方的感受。如果非要就这个问题争论下去,那结果一定是对方赢,因为对方的感受呢对他自己而言就是真实的。黑粉听了这句话也愣了一下,接着呢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击,什么你写的书毫无价值,感觉你在阴阳怪气等等。大兵老师呢依旧是那个意思,你说对这是你的主观感受,对你而言都对黑粉的每一拳都打到了棉花上,意识呢也非常的尴尬,于是就退出了直播间大兵老师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我不太了解也不评判,但单从这件事来看他很好的做到了课题分离,所谓的课题就是别人的主观感受和选择。我们总习惯于对他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当别人不喜欢我们,时我们要么愤怒的想要,要么呢就试图去讨好他人。同样当我们认为他人的想法有误时,我们也常常急于纠正企图去改变他人,而人际关系的主要烦恼就来源于第一,我们心甘情愿的让别人干涉我们的课题,让我们身边的人替我们做出了决策,按照他们的想法和意愿来改造我们自己。第二呢就是企图强行干涉他人的课题,他人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点,因此呢我们才既不合群又不自由,而想要走出这个困境,我们就需要客体分离,我们既不去干涉他人的客体,也不让自己的客体被他人干涉,而判断到底是谁的客体,只需要看是谁在为选择承担后果。比如这位黑粉认为大兵老师高高在上,作品毫无价值,那么这是他的选择,与大兵老师无关,大兵老师选择不干涉这位黑粉的课题,就是完全正确,因为你的与众不同,周围的人对你另眼相看,那这是他们的课题,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公司同事都孤立他,于是在办公室大哭大闹,质问大家为什么不喜欢自己为什么不接纳自己?最后的结果呢就是他再也无法在公司呆下去了,强行干涉对人际关系的好处几乎为0,而不让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干涉则是将决定权交给我们自己。很多人也习惯了打着,这是为你好的态度去干涉我的,那实际上呢只是想让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做事而已。而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识别出眼前的这件事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能力,这样一来呢我们才是一个自由的人,因此想要让自己独立且自由。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很多人认为那些自由自在的不合群的人都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实际上不合群的人往往是非常尊重多样性的人,他们既不强行融入也不强行干涉,要求他人一定要喜欢自己。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呢就是很有边界感,他们反而很开放和宽容。因此呢你可以尝试两个方法,第一就是你可以列一个清单,看看有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是虽然得不到他人的赞扬,但是你仍然热爱去做的尝试不带功利性的去做这些事情。第二呢就是当他人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你能不能放下那种想要改变他人的看法和冲动?这是不合群的人需要做到第一步,然而呢单是做好课题分离是不够的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第二步,好奇心。我的老粉都知道我曾在法律行业工作,很多人都会问海瑞你是不是5院4系的校友?在此呢我就做一个正式的回应,大家想多了,我本科毕业于双非院校,那个时候我预测自己的未来不过是找份工作能有稳定的收入就满足了。要是让当时的我来猜,我1万次也猜不到自己会成为全职阿婆主。后来在上班的时候呢因为一直都喜欢读书,我便在业余时间办了一个读书会,没想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纯元就发展到了上百人。读书会里面还有很多毕业于名校的成员,仅按照学历来看在我的读书会里我才是那个最需要被教育的人,没想到现在居然开始教育起了别人,后来觉得读书会太受地域限制,我便将内容放到了驿站上,没想到第一个笔记播放量就破万,霍普带来了1500多的关注,于是我便开始在业余时间做哔站,直到成为全职阿婆主。有很多粉丝经常后台私信我,问我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和自己的事业,我说你直接去做,他说可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呀,我说这就是你要直接去做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要拥有理想的生活,关键在于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实现。但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你根本无法预测什么会让你幸福。就像一开始的我我完全想不到自己能够成为博主,靠自己的爱好来赚钱。在我读书的时候,博主甚至都算不上是一种职业,几乎没有人是靠当博主来赚钱。就连办读书会呢也是,我自己突发奇想,但正是因为我一步一步沿着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我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种可能性。正如著名作家布莱德维斯在他的著作改变你想法的101篇文章中提到的那样,你的大脑只能理解他已知的信息,所以当你选择你想要的未来时,你实际上只是基于过去创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方案,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发展,你就会认为自己失败了。因为你没有创造出你想要的东西,而实际上你创造了更好的东西,但他对你的大脑而言是陌生的,所以大脑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不好的群体给予我们的目标都是统一的,只有考一个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才能有出路很多人的生活不过是两点,一线公司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学校上学放学上班下班其实呢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那当然可能上班是有人在付你钱,而上学呢可能是反过来的,因此很多人见不到任何一种另外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的大脑就基于这样的预设,为自己安排了一个未来,觉得自己只能沿着既定的路线行进,只有合群只有眼前的这个选择。我们之前提到一个不合群的人非常害怕的事情,就是没有自我表达的途径,你没有一件自己发自内心愿意做的事情,没有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探索,于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于是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一片单调,前途一片黑暗,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存在性孤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动用你的好奇心,不要用你的大脑提供给你的预设,因为你的大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先跟随你的好奇心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之前从未注意到的事物,这些新发现将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当然我们也必须得承认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阿德勒也提到人际关系的最终归宿是建立共同体意识,即便是不合群的人或者想要拥有独立性的人,也需要拥有一定的归属感。这听起来好像很矛盾。那接下来呢我们就来讲讲第三个特质,自驱力。曾经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有一天突然联系上了我,提到自己也很想做自媒体,希望我能带他一下,但因为我自己实在很忙,只好婉拒了,于是他向我抱怨自己身边没有这样的圈子,没有人能够帮助和理解他,觉得现在很孤独。于是我问他,假如你真的身处这样的一个圈子,那么你能够为这个圈子贡献点什么呢?他说呃我现在还是小白,目前没有什么可以贡献的。我说那你进入不了这个圈子就太正常了。不合群通常源于我们在生活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从统计学的角度上来看,身边缺乏与你兴趣价值观相似的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在找不到归属感时会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如果在公司或学校里无法被接纳,他们就会退回到宿舍和家庭中,只与室友家人来往,如果连室友和家人也无法理解自己,他们便会完全封闭自我,变成一个几乎独来独往的人。但阿德勒认为我们永远应该寻求更大的圈子。除了当前的生活环境,世界上还有无数的圈子,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你几乎可以触达到任何人,拓展自己的群体,总有人和你一样喜欢阅读手工音乐、科技哲学等等,除了拥有反叛精神和好奇心,我们最后应该拥有的一项能自驱力,我们不应该被动的应对生活当中的人际关系,你遇到挫折就缩回到更小的圈子里,我们应该永远寻求融入更大的共同体而融入的方法。在阿德勒看来便是共性。很多人在童年和学生时期都养成了索取心态,曾经我们想要什么总会有人为我们提供帮助,有什么问题总会有人为我们解答,于是我们总是想着索取我们站在原地的资源呢。世界并不是以你为中心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帮助你。在做up主期间,我也结识了许多其他的up主,算是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圈子,而我们建立联系的方法就是靠彼此的作品,我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为彼此提供了帮助,于是我们建立了联系,重要的是在路上找人而非找人上路。在还没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帮助时,我们应该继续投资自己,让自己变成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不要指望有一个人能够从天而降,拉你一把,你就能摆脱现状,只有当你能够创造价值的时候,你才能够聚拢属于你的圈子,你也能够在贡献的过程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这就是我们讲到的三种特质,我不敢说自己现在在这三个方面就一定做得非常好,但是相比于过去那个强迫自己融入群体的我现在,的我要更自由独立的多,希望你能够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通过创造价值找到属于你的归属感。\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保留
------分隔线----------------------------
栏目列表